是一種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,將產後母親及新生兒置於一室,可直接參與嬰兒的照顧,了解嬰兒生活習性,學習 育嬰技巧,可隨時提供母乳哺餵,並可促進親子關係。
- 親子同室照護
- 給予親子同室說明書
- 制定親子同室感染管制措施
- 設立親子同室專責病房
- 規畫產後親子同室作業流程
- 護理人員教育訓練
- 提升親子同室率之具體措施
- 給予親子同室說明書
- 加強產前門診護理指導
- 嚴禁奶粉廠商推銷行為
- 嬰兒室及病房護理人員,定時至病房內關懷,並加強指導產婦照護嬰兒
- 24小時走道錄影器監視及警衛巡邏
- 親子同室感染管制措施
環境方面 | 嬰兒方面 | 母親方面 | 訪客方面 |
室內溫度保持於25度~26度 | 每位嬰兒均須經醫師檢查,確定健康無任何問題,才可執行親子同室 | 健康、無任何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傳染性疾病 | 所有人員接觸寶寶之前,均須以肥皂洗手及穿隔離衣 |
室內地面每日均以漂白水清潔、擦拭 | 嬰兒若有異常現象,須立即通知醫師,並暫停親子同室 | 鼓勵產婦並依其意願施行 | 禁止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傳染性疾病者接觸嬰兒或會客 |
每位產婦住院前,均須以紫外線燈消毒室內,並以漂白水及清水清潔、擦拭室內物品表面 | 出嬰兒室與回嬰兒室須確實交班及簽名 | 敬請訪客縮短探視時間,避免干擾餵奶 |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- 為了寶寶的健康與安全,親子同室期間,請遵守下列規則
- 接觸寶寶之前先洗手
- 除哥哥姐姐以外,六歲以下孩童請勿進入
- 患有感冒及傳染性疾病請勿進入
- 探視寶寶時間為10:00至21:00
- 嬰兒觀察室及親子母乳哺餵室
- 提供出院電話追蹤服務
- 諮詢電話服務:24小時服務,專線:9371335
- 出院一個月:乳哺餵追蹤指導及嬰兒預防注射母嬰之關懷照護
- 出院二個月:乳哺餵追蹤指導及產後檢查之照護關懷
- 出院轉介服務
- 轉介單位:
- 母乳志工團體諮詢及經驗分享
- 各鄉鎮衛生所協助家訪
- 其它母乳支援團體
- 轉介原則:
- 得到產婦同意
- 產婦缺少育嬰知識
- 產後母乳哺餵問題及尋求支持團體
- 條件:
- 夫妻雙方均同意,且認同母乳哺餵。
- 願意純哺餵母乳者,或母乳、配方乳混合哺餵者。
- 母親必須是住單人房者。
- 嬰兒出生後,經兒科醫生檢查,無任何特殊狀況者。
- 時段:
- 執行24小時親子同室,由產後病房護士同時照顧產婦和嬰兒。
- 可依產婦意願及嬰兒身體狀況,選擇或調整親子同室時段。
- 轉介單位:
- 親子同室流程
流程一 | 確認產婦有意願執行親子同室 |
流程二 | 通知嬰兒室及產後病房做準備須單人房【病房須做消毒】 |
流程三 | 經小兒科醫生嬰兒狀況,無異常同意可以執行親子同室 |
流程四 | 嬰兒室早上9點視嬰兒情況,再做確認是否可親子同室 |
流程五 | 準備當日親子同室期間,嬰兒所需用物於嬰兒床下 |
流程六 | 由產婦或家屬帶身分證【產婦身份證】,至嬰兒室推嬰兒到產後病房 |
流程七 | 嬰兒室和產後病房須定時巡視嬰兒餵食情形,並做護理指導及記錄 |
流程八 | 親子同室時間結束,由產後病房護士通知家屬或產婦將嬰兒推回嬰兒室 |
- 優點
早期建立親子關係 | 藉著母嬰共處一室的時段,可增加父母與寶寶間的互動機會,以建立良好親情的基礎,愈早接觸寶寶愈有利於彼親密關係的建立。 |
學習育嬰的技巧 | 於親子同室時段中,在護理人員的指導與示範下,可協助父母給寶寶餵奶,換尿片,量體溫...等育嬰的技巧,發現寶寶的異常狀況及緊急處理方法,以奠定日後育嬰的能力。 |
增進父母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| 藉著直接參與照顧寶寶的機會,可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喜悅與樂趣。 |
提高成功哺餵母奶機率 | 母親可依寶寶飢餓及奶脹的需要而給予哺餵母奶,而不受醫院例行的餵奶時間限制哺乳過程較順利,使寶寶獲 得更自然的、更溫暖的哺餵。 |
- 提供出院電話追蹤服務
- 產後四小時經小兒科醫生同意及母親身體狀況許可,即可開始親子同室。
- 嬰兒不可離開父母視線。
- 每次接觸寶寶之前須洗手,並避免親吻。
- 若陪同家屬有上呼吸道感染(如感冒)請帶上口罩並避免接觸寶寶。
- 應限制訪客人數並盡量避免接觸寶寶。
- 除了餵母奶外,絕對禁止擅自餵食嬰兒食品、藥水。
- 避免寶寶對乳頭混淆盡量不給安撫奶嘴和奶瓶餵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