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bars

猴痘防治

猴痘簡介

1958年猴痘病毒(Mpox virus)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,因此該病被命名為「猴痘」。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個月男孩,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。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,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(Orthopoxvirus)感染症。

感染猴痘之症狀包括發燒、畏寒/寒顫、出汗、頭痛、肌肉痛、淋巴腺腫大(如耳週、腋窩、頸部或腹股溝等處)、極度倦怠。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,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,四肢比軀幹更常見。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(macules)、丘疹(papules)、水泡(vesicles)、膿疱(pustules)階段變化,最終結痂(crust)脫落,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。症狀持續2-4週,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。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,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、肺炎、敗血症等。

猴痘可以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、瘡痂、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,例如經由親密接觸之性行為,包括:口交、肛交或陰道性交,或接觸猴痘患者生殖器(陰莖、睾丸、陰唇及陰道)或肛門、與猴痘患者進行擁抱、按摩和親吻,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。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、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。性接觸為此波疫情主要傳播途徑,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,因此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(aerosol)之醫療措施且未著適當個人防護之醫護人員,及親密接觸之同住家人才有較大的感染風險。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,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,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。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、體液、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。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。

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(self-limiting),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,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。目前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,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。我國已採購並配置抗病毒藥物(Tecovirimat)提供國內猴痘重症患者、嚴重免疫不全者、兒童族群(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)、孕婦及哺乳婦女使用。

 

資料來源:
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.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摘自https://www.cdc.gov.tw/Disease/SubIndex/G3A6nyt8JmqIUcUF5Pek6w

下載:猴痘防治衛教資訊

下載:猴痘,您需要知道的事

下載:疑似猴痘個案衛教事項

下載:猴痘個案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事項

下載:猴痘確診個案之接觸者衛教事項

下載:居家清潔與消毒指引

下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「猴痘確診者飼養之動物(靈長類、囓齒類及兔子)檢驗及照護指引」

建立者 游惠○ 建立於: 2023-07-24, 週一 17:38
修改者 游惠○ 更新於: 2023-08-18, 週五 09:58

點擊數: 221

總機電話專線 : (03)932-5192
語音掛號 : (03)936-5432 (操作範例)
人工預約專線 : (03)937-4280

院區地址 (接駁車時刻表)
蘭陽院區 : 260006 宜蘭市校舍路169號 (MAP)
新民院區 : 260002 宜蘭市新民路152號 (MAP)
停車收費資訊

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

© 202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. All Rights Reserved.
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
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
remove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